
0人評分過此書
全書共分六篇二十四章,第一篇總論唯識宗義及引經據論,敘述萬法唯識的理由;第二篇分析宇宙萬有的種類及唯識的源底;第三篇細論萬法唯識所變的理由;第四篇續述賴耶緣起以及起惑造業受苦的情形;第五篇以三性中道啟發我人知迷歸真;第六篇正明本宗宗旨以及修道、斷惑、證果。
-
第一篇 總論
-
第一章 唯識宗在佛教的地位
-
第二章 唯識宗的傳譯
-
第三章 唯識宗名及宗旨
-
第四章 所依的經論
-
第五章 三時教判
-
-
第二篇 萬有論
-
第一章 萬有的分類
-
第一節 五位百法
-
第二節 蘊、處、界
-
-
第二章 萬有的細釋
-
第一節 心王
-
第二節 心所
-
第三節 色
-
第四節 不相應行
-
第五節 無為
-
-
-
第三篇 緣起論
-
第一章 賴耶緣起論
-
第二章 緣起的情形
-
第一節 諸識的作用
-
第二節 諸識的所依
-
第三節 二種識變
-
第四節 境的分類
-
第五節 諸法生起的緣由
-
-
第三章 種子論
-
第一節 種子的意義
-
第二節 種子的分類
-
第三節 種子和第八識的關係
-
第四節 種子和七識的關係
-
第五節 種子的關係及薰習的狀況
-
-
第四章 識體論
-
第一節 阿賴耶識
-
第二節 末那識
-
第三節 前六識
-
-
-
第四篇 轉生論
-
第一章 惑、業、苦
-
第二章 二執二障
-
第三章 業的分類
-
第四章 總別二報
-
第五章 十二因緣
-
-
第五篇 中道論
-
第一章 三性
-
第二章 三性
-
第三章 中道
-
第四章 我法二空
-
-
第六篇 修道論
-
第一章 唯識的觀法
-
第二章 機類的差別
-
第一節 五性各別
-
第二節 大乘三種性與頓漸二機
-
-
第三章 斷惑的方法
-
第四章 修道的階位
-
第五章 斷證得果
-
第一節 資糧位
-
第二節 加行位
-
第三節 通達位
-
第四節 修習位
-
第五節 究竟位
-
-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