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唯識要義

出版日期
1995/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683084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7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全書共分六篇二十四章,第一篇總論唯識宗義及引經據論,敘述萬法唯識的理由;第二篇分析宇宙萬有的種類及唯識的源底;第三篇細論萬法唯識所變的理由;第四篇續述賴耶緣起以及起惑造業受苦的情形;第五篇以三性中道啟發我人知迷歸真;第六篇正明本宗宗旨以及修道、斷惑、證果。
  • 第一篇 總論
    • 第一章 唯識宗在佛教的地位
    • 第二章 唯識宗的傳譯
    • 第三章 唯識宗名及宗旨
    • 第四章 所依的經論
    • 第五章 三時教判
  • 第二篇 萬有論
    • 第一章 萬有的分類
      • 第一節 五位百法
      • 第二節 蘊、處、界
    • 第二章 萬有的細釋
      • 第一節 心王
      • 第二節 心所
      • 第三節 色
      • 第四節 不相應行
      • 第五節 無為
  • 第三篇 緣起論
    • 第一章 賴耶緣起論
    • 第二章 緣起的情形
      • 第一節 諸識的作用
      • 第二節 諸識的所依
      • 第三節 二種識變
      • 第四節 境的分類
      • 第五節 諸法生起的緣由
    • 第三章 種子論
      • 第一節 種子的意義
      • 第二節 種子的分類
      • 第三節 種子和第八識的關係
      • 第四節 種子和七識的關係
      • 第五節 種子的關係及薰習的狀況
    • 第四章 識體論
      • 第一節 阿賴耶識
      • 第二節 末那識
      • 第三節 前六識
  • 第四篇 轉生論
    • 第一章 惑、業、苦
    • 第二章 二執二障
    • 第三章 業的分類
    • 第四章 總別二報
    • 第五章 十二因緣
  • 第五篇 中道論
    • 第一章 三性
    • 第二章 三性
    • 第三章 中道
    • 第四章 我法二空
  • 第六篇 修道論
    • 第一章 唯識的觀法
    • 第二章 機類的差別
      • 第一節 五性各別
      • 第二節 大乘三種性與頓漸二機
    • 第三章 斷惑的方法
    • 第四章 修道的階位
    • 第五章 斷證得果
      • 第一節 資糧位
      • 第二節 加行位
      • 第三節 通達位
      • 第四節 修習位
      • 第五節 究竟位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