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利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庋藏的農林部檔案、日本人的實地調查報告、海關報告資料等,探究中國機械繅絲工業的生產要素,發展過程中所遭遇的難題,以及政府和民間社會所扮演的角色。由於中國幅員廣大,生產條件不同,故本書比較江蘇、廣東和四川三主要繅絲工業地區發展軌跡之異同,並析論其在抗日戰爭期間的變貌。
- 全漢昇先生序
- 自序
- 圖表目次
- 緒言
-
第一章 上海地區機械繅絲工業的發展
-
第一節 機械繅絲業之興起
-
第二 節繭行之勃興
-
第三節 絲廠之經營實態
-
-
第二章 無錫地區機械繅絲工業的發展
-
第一節 農村囂桑業之經營
-
第二節 草創期 ― 初期發展所面臨的難題
-
第三節 發達之轉捩點
-
第四節 成熟期的經營實態
-
第五節 蛻變期 ― 世界經濟大恐慌中的繅絲工業
-
-
第三章 抗戰時期無錫地區的繅絲工業
-
第一節 統制下的繅絲工業 -華中葉絲股份有限公司
-
第二節 統制外的繅絲工業 -家庭小絲廠 ·
-
第三節 無錫繅絲業新面貌和日本資本分配的關連
-
-
第四章 廣東省機械織絲工業的發展
-
第一節 農村竄桑業之經營
-
第二節 機械繅絲業的發展
-
第三節 絲廠的經營實態
-
-
第五章 四川省機械織絲工業的發展
-
第一節 農村鴛桑業之經營
-
第二節 繅絲工業草創期
-
第三節 成長期的經營實態
-
-
第六章 抗戰時期的四川蠶絲業
-
第一節 四川蠶絲業的重要性
-
第二節 囂絲試驗場的建立、推廣與生絲貿易的促進
-
第三節 囂絲業統制政策的評估
-
- 結論
- 徵引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7008/MHAS.TSIOMC0000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