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4/0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712025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7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梁啟超所撰之《新民說》為基本史料分析二十世紀初期梁氏思想的內涵與變遷,及其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意義。作者認為梁啟超在《新民說》中的思想有以下三個十分凸出,而又往往受到誤解的特點。第一,他具有相當強的幽暗意識,對人性的黑暗面有深刻體認;第二,他對個人自由有很根本的尊重,他認為中國應創造一個富強安定的環境以回應帝國主義的入侵,而達成此群體之目標的最重要的方法是以制度化的方式保障個人的自由權利,就此而言他的思想類似於彌爾所代表的西方自由民主傳統,而與盧騷、黑格爾、馬克斯的民主傳統不同,並與集體主義或國家主義異趣;第三,他的觀點一方面固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但另一方面與中國傳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作者更進一步以為上述梁氏的幽暗意識,他對個人自由之強調與他對傳統的愛好三者是結合在一起的,三者密切連繫而相互增強。 從中國近代思想發展的趨勢來看,作者認為在二十世紀初年中國思想界正處於這樣一個思想抉擇的關頭,開始之時兩者的勢力是旗鼓相當,後來愈來愈多的人放棄了梁啟超的調適思想,而採取革命派的轉化主張。此一思想的變遷,並配合其他的社會經濟與國際環境等因素,造成了近百年的革命與混亂。
  • 墨子刻先生序
  • 自序
  • 第一章導論
  • 第二章《新民說》的創作背景與影響
  • 第三章目標:自我與畫體的關係
  • 第四章梁啟超對知識的看法
  • 第五章梁啟超對世界歷史與中國現況的觀察
    • 1.地理、宇宙與人性
    • 2社會的組成結構與歷史發展的基本原則·
    • 3. 西方與日本的歷史發展·
    • 4. 中國傳統·
    • 5中國當前的困境與希望的淵源
  • 第六章梁啟超對實現目標之方法的看法
  • 第七章譚桐同的《仁學》及其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異同
  • 第八章結論
  • 參考書目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