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為《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1911-1929》的續篇,介紹抗戰前的九年間,清華大學快速發展成為國內一流大學的情形。其發展特點為:一、有良好的學校領導人和獨特的領導風格;二、有比其他國立大學充沛穩定的經費;三、有第一流的教學和研究環境,尤其是圖書館和理工學院的儀器設備;四、有堅強的師資陣容;五、有自由主義傳統和教授治校制度;六、實施嚴格的通才教育,並採精英政策,文法理工四學院學生最多時不過千餘;七、政治干預學術,乃時代通病,清華的學術自由傳統雖抗拒了公開的政治干預,卻寬容地下的政黨活動,以致有學生越軌舉動,所幸梅校長領導有方,校園得免淪為政治鬥爭場所;八、畢業生人數不多,但於兩岸三地和美國等處的學術、教育文化、科學研究和工業建設等領域上,均有卓越表現和重大貢獻。總之,清華大學在近代中國動盪不安,欲振無力的高等教育困境中,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樣板。
- 前言
-
第一章 早期清華之回顧
-
第一節 創設、學制與人事網絡
-
第二節 校長、教員和權利衝突
-
第三節 學生背景與校園生活
-
第四節 留學生及其成就
-
-
第二章 北伐統一與羅家倫出主清華
-
第一節 教授治校抑校長治校
-
第二節 羅家倫的改革成就與挫折
-
第三節 抗拒新任校長到職
-
-
第三章 梅胎琦與清華之發展
-
第一節 梅胎琦的背景與領導風範
-
第二節 梅胎琦的大學教育理念
-
第三節 梅胎琦對清華的貢獻
-
-
第四章 清華大學的方針、學制與課程
-
第一節 教育目標
-
第二節 學制、課程與教學概況
-
第三節 訓育與體育教育
-
-
第五章 經費、建築與教研設施
-
第一節 經費來源、基金保管
-
第二節 經常費概況
-
第三節 理工學院教研設施之擴充
-
第四節 圖書館擴建與充實
-
-
第六章 教師品質之提升
-
第一節 羅家倫與梅跆琦延欖人才
-
第二節 教師資料的統計分析
-
第三節 教師的研究成績
-
-
第七章 學生、校園生活與畢業生分析
-
第一節 歷年招生名額、錄取率及在校生統計
-
第二節 學習態度與校園生活概況
-
第三節 多采多姿的課外活動
-
第四節 關於畢業生的統計分析
-
-
第八章 清華大學的學生運動
-
第一節 國共兩黨滲透清華的經過
-
第二節 清華與九一八救亡運動
-
第三節 清華與一二九運動
-
第四節 從校園外鬥到校圍內鬥
-
第五節 從抬棺遊行至西安事變
-
-
第九章 畢業生的成就與評估
-
第一節 畢業生職場時空分佈
-
第二節 理工學院學生的成就
-
第三節 文法學院學生的成就
-
第四節 我的評估
-
- 結論
- 徵引書目
- 附錄:清華大學外籍教師簡介
- 索引
- 專刊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57671/709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