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對我們而言,面對“中國政治制度”這一課題,最大的盲點是不知、不熟悉中國百年近代史和當代國情。因此,“中國政治制度”不是一個可以孤立的、完全資料化的論題。於是本書最終決定以“國情”結合“制度”的方式來寫作,這樣才能真正弄清楚一些概念、理路。
本書以“基本原則—重要年份—基本政治制度”為框架,條例明晰地告訴你中國現行的政治制度是怎樣的歷史與現實基礎上發展起來。
我們相信,真知灼見來自開放公正的心態和寬闊深廣的閱讀。
本書以“基本原則—重要年份—基本政治制度”為框架,條例明晰地告訴你中國現行的政治制度是怎樣的歷史與現實基礎上發展起來。
我們相信,真知灼見來自開放公正的心態和寬闊深廣的閱讀。
- 增補版前言
- 前言:國情與制度的互動
-
第一部分 基本原則與框架勾勒
-
1. 總體綱領與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
2. 框架勾勒
-
-
第二部分 一些重要的年份
-
1. 1921 ∼ 1948 年──建國前
-
2. 1949 年10 月1 日∼ 1957 年──建國初期( 政治體制上的過渡階段)
-
3. 1957 ∼ 1966 年──歷史的轉捩點( 反右鬥爭至“文革”前夕)
-
4. 1966 ∼ 1977 年──“文革”十年
-
5. 1978 ∼ 1988 年──鄧小平復出與改革開放前期
-
6. 1989 ∼ 1992 年──“六四”事件、鄧小平二次南巡( 風波後、曲折中維持改革開放的大方向)
-
7. 1993 年後的高速成長期──江澤民、朱鎔基組合
-
8. 2002 年新舊領導班子平穩交接
-
9. 2012 年底至2013 年初展開的新局面──習、李班子下的“中國夢”
-
-
第三部分 政治制度與行政機構
-
1.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
2. 國家元首制度
-
3. 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
-
4.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
5. 司法制度
-
6. 國家的軍事制度
-
7.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
-
8.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 附錄:《 習近平論依法治國──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摘編》
- 後記:題外話兩則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