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文學作品中對身體與欲望的描寫,
是作家對於社會欲望的觀察、剖析、與展示。
文學中的「身體書寫」,如何透過「力比多」(libido)的實踐與再現,
得到多樣貌的表現?
一九九○年代是一個人欲橫流的年代,縱情聲色的生命狂歡與追逐財富、權力、感官享受的三大欲望噴勃而出。
這個時期備受道德批評的文學作品,卻是逼真地描繪了這個時期人們普遍的精神狀態。
「身體」和「欲望」不是情色文學的專利,而是一種連接主體欲望訴求和社會情緒表達之間的普遍的象徵物。本書共分十章,通過對一九九○年代以來十部較為知名的長篇小說的文本解讀,深入探討了身體意象所含有的各種時代資訊。書中論述的對象包括:賈平凹的《廢都》、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阿來的《塵埃落定》、高行健的《一個人的聖經》、陳染的《私人生活》、九丹的《烏鴉》;衛慧的《上海寶貝》、《我的禪》;木子美的《遺情書》;葛紅兵的《沙床》、余華的《兄弟》等。從「力比多」(libido)理論為出發點,討論了性別、政治、消費、都市、欲望、後現代、後殖民等問題,提供了對這些文本,以至於對這個時代,新的解讀與新的反思。
二○○一年七月十六日,我抵達新加坡國立大學,隨後開始了我接近四年的博士學位攻讀。雖然新加坡屬於華人為主的城市國家,但其混雜風格、國際化特質以及語言政治現狀總讓人察覺自己的外來者身份。不必諱言,我或多或少在一開始有些身心的輕微焦慮,這種焦慮的釋放一方面是細心觀察新馬社會、形成各色文字加以抒發,而另一方面則是好好讀書,從閱讀中找尋快樂並平復心情。
彼時,法籍華裔文學家高行健(一九四○- )獲得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衝擊力和爭議性依舊如火如荼,新加坡國立大學良好的中、港、臺、新、馬、歐美等地出版的中文藏書讓我順利拜讀了他幾乎所有的書寫和相關研究。而其《一個人的聖經》的書寫方式,糾纏了政治創傷與療治、身體壓抑與釋放的巨大張力,的確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偶爾瞠目結舌。於是那時我把這種感想形成論文,還曾經在國大中文系博士生內部的沙龍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樣,彼時依舊轟轟烈烈流行的九丹《烏鴉》風波令人忍不住繼續反省跨國語境中身體的置換和複雜性,同時可以勾連的還有衛慧的書寫。易言之,身體、身份(國籍)、身份認同(政治、文化、種族)、身/心和欲望的繁複糾葛讓人眼花繚亂,都想從中找尋一條解脫之路。
二○○五年六月我開始執教於母校廣東中山大學中文系,講授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一九四
是作家對於社會欲望的觀察、剖析、與展示。
文學中的「身體書寫」,如何透過「力比多」(libido)的實踐與再現,
得到多樣貌的表現?
一九九○年代是一個人欲橫流的年代,縱情聲色的生命狂歡與追逐財富、權力、感官享受的三大欲望噴勃而出。
這個時期備受道德批評的文學作品,卻是逼真地描繪了這個時期人們普遍的精神狀態。
「身體」和「欲望」不是情色文學的專利,而是一種連接主體欲望訴求和社會情緒表達之間的普遍的象徵物。本書共分十章,通過對一九九○年代以來十部較為知名的長篇小說的文本解讀,深入探討了身體意象所含有的各種時代資訊。書中論述的對象包括:賈平凹的《廢都》、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阿來的《塵埃落定》、高行健的《一個人的聖經》、陳染的《私人生活》、九丹的《烏鴉》;衛慧的《上海寶貝》、《我的禪》;木子美的《遺情書》;葛紅兵的《沙床》、余華的《兄弟》等。從「力比多」(libido)理論為出發點,討論了性別、政治、消費、都市、欲望、後現代、後殖民等問題,提供了對這些文本,以至於對這個時代,新的解讀與新的反思。
二○○一年七月十六日,我抵達新加坡國立大學,隨後開始了我接近四年的博士學位攻讀。雖然新加坡屬於華人為主的城市國家,但其混雜風格、國際化特質以及語言政治現狀總讓人察覺自己的外來者身份。不必諱言,我或多或少在一開始有些身心的輕微焦慮,這種焦慮的釋放一方面是細心觀察新馬社會、形成各色文字加以抒發,而另一方面則是好好讀書,從閱讀中找尋快樂並平復心情。
彼時,法籍華裔文學家高行健(一九四○- )獲得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衝擊力和爭議性依舊如火如荼,新加坡國立大學良好的中、港、臺、新、馬、歐美等地出版的中文藏書讓我順利拜讀了他幾乎所有的書寫和相關研究。而其《一個人的聖經》的書寫方式,糾纏了政治創傷與療治、身體壓抑與釋放的巨大張力,的確令人耳目一新,甚至偶爾瞠目結舌。於是那時我把這種感想形成論文,還曾經在國大中文系博士生內部的沙龍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樣,彼時依舊轟轟烈烈流行的九丹《烏鴉》風波令人忍不住繼續反省跨國語境中身體的置換和複雜性,同時可以勾連的還有衛慧的書寫。易言之,身體、身份(國籍)、身份認同(政治、文化、種族)、身/心和欲望的繁複糾葛讓人眼花繚亂,都想從中找尋一條解脫之路。
二○○五年六月我開始執教於母校廣東中山大學中文系,講授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一九四
朱崇科,1975年生。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20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華語語系文學、文
學理論等。著有:《本土性的糾葛--邊緣放逐‧「南洋」虛構‧本土迷思》、《張力的狂歡--論魯迅及其
來者之故事新編小說中的主體介入》、《考古文學「南洋」--新馬華文文學與本土性》、《身體意識形態
--論漢語長篇(1990-)中的力比多實踐及再現》、《魯迅小說中的話語形構:「實人生」的梟鳴》、《
華語比較文學:問題意識及批評實踐》、《廣州魯迅》。並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等刊物上
發表單篇論文百餘篇。
- 新版自序
- 文學中的「身體」象徵了什麼?
-
緒論
-
一、緣起
-
二、 名詞解釋:身體寫作、下半身寫作、身體政治、力比多實踐、身體意識形態
-
三、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力比多實踐歷史考古以及文獻綜述
-
四、問題意識與方法論
-
-
第一章 欲望的弔詭 ─ 賈平凹《廢都》情色書寫的悖論
-
一、書寫轉型的弔詭:都市性愛的鄉土迷戀
-
二、補償功能的弔詭:性愛敘事在場的缺席
-
三、表徵的弔詭:浮躁/失範社會語境的虛泛再現
-
-
第二章 規訓的悖謬與成長的激情 ─ 論王小波長篇中的性話語
-
一、性話語譜系:戲謔中的原生態連綴
-
二、直面規訓:戳穿道德的邏輯謬誤
-
三、稀釋規訓:反襯意識形態的偏執
-
-
第三章 身體漂移中的權力撒播及其後果 ─ 論阿來《塵埃落定》中的性話語
-
一、欲望變異插入後的焦慮身體
-
二、性交身份政治中的權力撒播
-
三、性商指數與集體潰敗:以傻子為中心
-
-
第四章 主義、用/被用在身體政治中的辯證 ─ 以《一個人的聖經》為中心
-
上篇:沒有主義還是主義的狂歡
-
一、沒有主義:界定與層次
-
二、「一個人的聖(性)經」:欲望的展覽
-
三、眾聲喧嘩:敘事的策略
-
-
下篇:身體政治:用與被用
-
一、一個人的「性」經:狂歡的力比多
-
二、(性)政治:享用(女)身體
-
三、被用的身體:敘述壓抑的弔詭
-
-
-
第五章 「家庭暴力」的隱喻及其後果─ 以《私人生活》中的力比多實踐為中心
-
一、性別政治常規:男權壓制女人
-
二、性屬規範譜系:從政治/經濟到欲望/意識
-
三、暴力因應後果:回歸、對抗與疏離
-
-
第六章 民族身體的跨國置換及歸屬的曖昧 ─ 論九丹《烏鴉》中的力比多實踐
-
一、再現力比多實踐:審醜及其悖論
-
二、交換與偏至:從民族身體到身份認同
-
三、虛弱的曖昧:物質性的權力邏輯重複
-
-
第七章 新東方主義:力比多實踐中的認同政治 ─ 從《上海寶貝》到《我的禪》
-
一、兜售上海:邊緣/另類的過度釋放
-
二、兜售自我:身體享用中的認同媚俗
-
三、精神調試:點綴與悖論
-
-
第八章 插入的退讓:從情/遺書到遺性/書 ─ 論木子美《遺情書》中的性愛關切
-
一、插入的姿態:形而下的愉悅
-
二、插入的敘述:淡化式煽情
-
三、插入的意義:自我日常、另類與大眾的邊界
-
-
第九章 身體意識形態:疊合的悖論 ─ 論《沙床》中的力比多實踐
-
一、知識身體的操守譜系
-
二、沉重的肉身:身體意識形態
-
三、功用的悖論:釋放、對抗抑或超越及其損傷
-
-
第十章 性‧人性‧兄弟性─ 論《兄弟》中的性話語
-
一、敘事的悖論:暴力的溫情與溫情的暴力
-
二、性話語譜系:成長、成熟抑或腐化
-
三、性話語指向:人性(兄弟性)及其他
-
-
結論及餘論
-
一、敘述發散與曖昧
-
二、整體性批判
-
三、餘論
-
-
附錄一:想像中國的弔詭:暴力再現與身份認同 ─ 以高行健、李碧華、張貴興的小說書寫為中心
-
一、高行健:故國離散與糾結
-
二、李碧華:祖國的批判與親近
-
三、張貴興:原鄉疏離與遊蕩
-
-
附錄二:魯迅小說中的身體話語
-
一、身體的局部哲學:以頭髮為中心
-
二、身體的話語轉換:生理與精神的回環
-
三、身體的狂歡:超越的毀滅或尷尬
-
-
附錄三:書評一 力比多實踐中的文化政治 ─ 《身體意識形態》評介
-
一、長篇小說中的力比多實踐及其話語分析
-
二、表述的技藝:理論與智性的威力
-
三、結論
-
-
附錄四:書評二 身體書寫的範式及其意義 ─ 評朱崇科《身體意識形態》
-
一、網羅知名作家知名文本
-
二、文化學角度與譜系學方法
-
三、時代語境與自我意識
-
四、跨學科視野與跨國界文論
-
-
參考書目
-
一、中文書目
-
二、英文書目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