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世相中国:余烬录

出版日期
2019/12/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08160941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7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位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眼中的时代变迁,一名复旦新闻系毕业生笔下的家园冷暖。以冷静的眼、灼热的心,张望世间悲欢,守望公平正义。
  • 版权信息
  • 序 余烬再温读者家
  • 吾土
    • 当庠序之灯一盏盏远去
    • 高考日,从穷经到穷题的反思
    • 五月四日,未完成的成“人”礼
    • 没有头发,拎着什么离开地球
    • 让烈士死的光荣,国家才生的伟大
    • 只是因为隔着人群多看了你一眼
    • 波撼余姚,当政府无力回天
    • 倘若没人愿意再做医生
    • 雾霾天,掂量一根羽毛的分量
    • “一次性消费”泛滥,国蠹能否根除?
    • 圣诞老人雪地摔倒,你是哭是笑?
    • 春运,载不动的中国乡愁
    • 民惟邦本,算账算出来的期待
    • 看什么看,谁又能置身事外
    • 勇哉小平:让“正常”成为现实
    • 还有多少高玉伦潜行乡野
    • 苏格兰和“九一八”,都需定睛细看
    • 被黑蚁蚕食的村庄真相
    • 仁术济世,医者大道
    • 追问洪水:从1998到2016
    • 轮椅能到哪里,文明就到哪里
    • 我们拿淘宝垃圾怎么办?
    • 当孔雀麻雀都往东南飞
    • 1978,那篇刷了“朋友圈”的文章
  • 吾民
    • 如果“围观”演变成“看客”
    • 请让“路边鼓掌的人”幸福
    • 当一亿人因“无知”而被歧视
    • 难以言表:从温良到戾气
    • 生姜有毒,谁能无辜?
    • 儿童节,是谁的“白色高跟鞋”?
    • 李梦雪李梦红的啼哭,会改变什么吗?
    • 头不悬梁,锥仍刺股
    • 小斌的天暗了,我们束手无策?
    • 死婴复活:冰冷的追问
    • 当低头族与闹钟匮乏族并存
    • 农民赵作海何以没能逆袭人生?
    • 寿则多辱的家国困境
    • 李贵欣喊一嗓子吵醒了谁?
    • 给所有生命一个无障碍通道
    • 抑郁,就要大声说出来
    • 拥抱新生,拒绝失忆
    • 看凤凰起舞,想寒鸦心事
    • 爱与伤害,有时只有一步之遥
    • 进城仍望乡,去留两彷徨
    • 为了“他们”活着,请竭尽全力
    • 谁来管教“熊孩子”?
    • “临时工”何时才能作别中国?
    • 出走鱼缸与云中漫步
    • 放开生“二孩”之后
    • 从“伴娘被扔”到标题里的“女司机”
    • 骗子何以出少年?
    • 校园欺凌,没有纵容就没有伤害
    • 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 快递小哥为啥“必须”闯红灯?
    • 白天不懂夜的黑
  • 吾道
    • “坏消息”与“投名状”
    • 聪明误:从甄到二号首长
    • 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
    • 从就业难说到体制内诱惑
    • “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 美丽中国禁不起“荡倚冲冒”
    • 高考沦陷,能否动一动“顶戴”?
    • 傲视“小时代”的“内史第”
    • 游学,非得出国门吗?
    • 等到真相,才能等到希望
    • 争穿“大师”针眼的骆驼们
    • 一个人人可为“孔夫子”的时代
    • 打击网谣,贪官们别会错了意
    • 张曙光的横炮,又是“历史的误会”?
    • 孩子,谁教你“杀光中国人”?
    • 远去的曼德拉,让我们刺痛
    • 黄昏时分新闻仍在路上
    • 从“楼堂”禁到“墓地”之后
    • 当我们与索契冬奥一笑相逢
    • 面对冯小刚式的困惑
    • 失联飞机警示:科技有边界
    • 秘书本无病,何处惹尘埃
    • “问题清单”能否终结“隐天蔽日”?
    • 从“泡面男生”看媒体标签化癖好
    • 一泡尿里的傲慢与偏见
    • 惜别“国嗓”:从珠圆玉润到嘈嘈切切
    • 世界杯狂欢,醒目的缺席者
    • 状元择校与玉林犬争
    • 衡水中学,地狱还是天梯?
    • 看人下菜碟及换汤不换药
    • 产妇之死何以引来群情激愤?
    • 步行发现城市
    • 要是你有这么个倒霉孩子……
    • 请把宪法郑重请进中小学课堂
    • “小官贪腐”蚕食执政根基
    • SAT,为啥一篙子打翻一船人?
    • 文明,就是找不自在
    • 哀悼“庭前独角兽”骤逝
    • 倘若邹碧华遭遇呼格案
    • 莫让生命沉沦于“雄伟的废墟”
    • 是什么让我们变得不知羞耻?
    • 上海到底哪里好?
    • 造个节日来玩玩
    • 墙外的香,墙内的涩
    • 修脚工为什么说神剧很危险?
    • 斯里兰卡的佛与茶
    • 我笨,就是你碾压我的理由吗?
    • 从夜宴偷窥到马路拍照
    • 从乌伤到乌商,然后呢……
    • 如果你我像“手机”一样永生
    • 当“楚王”们都上了网
    • 宁戴“白手套”,不定“遥测点”
    • 冯志明案判决的难言之隐
    • 翻检缪老师扔不掉的“昨天”
    • 当孩子们直面美国网红
    • 群嘲杨振宁,小心寒了人才环境
    • “网红糕”哪里不对?
    • 毕业典礼何以向家长关门?
    • 巨鹿路,那滴老上海的心头血
    • 当法规追不上无人驾驶
    • 想让娃成为苏轼,你是苏老泉否?
    • 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无趣
  • 吾文
    • 赤子周汝昌的凋零
    • 微时代,语文何以“人艰不拆”
    • 微信时代重温绝版家书
    • 世界读书日:请远离功利化阅读
    • 优雅如瓷,坚韧如丝
    •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从无知到爱上,只差一个机缘
    • 社会可以俗,大学不能俗
    • 从《星际穿越》到《离骚》
    • 百年后还有“吴清源”“马革顺”吗?
    • 从前慢,现在也不慌
    • 倘孔夫子归来能评上教授否?
    • 90后最爱读的是“出题人”写的书?
    • 周小燕,那代人的怕和爱
    • 翻检4月14日,我们如何被“化”?
    • 一生只做一件事,冤不冤?
    • “啪啪打脸”痛快了谁?
    • 追思农民何刚,故宫为历史补璧
    • 从学术泡沫到小学生作文造假
    • 从非洲石斧到深圳太阳能灯的祥和光芒
    • “毁掉体”解不了的新愁
    • 苏轼乐意被小学生“肢解”吗?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