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

出版日期
2021/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35976222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7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简帛医书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和原始文献资料,其中所记载的医方是与临床运用关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之一。《汉书·艺文志》将“经方”(医方)与“医经”“房中”“神仙”合为“方技”,为“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本项目即以先秦两汉简帛医方为研究对象,按其主治功效,以现代医学分科为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养生、五官科、皮肤科、房中、祝由等,从简帛医方的医疗内容、医疗方法、药物使用、医疗宜忌等方面对简帛医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寻中医传世源头,梳理中医经典脉络,促进简帛医方的普及和推广,助力提升现代临床研究水平。
  • 第一章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概论
    • 第一节 从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谈“文化自信”
      • 1.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 2.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展现中国原创力量
      • 3.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守卫中华民族健康
    • 第二节 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研究进展
      • 1.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的发掘与保护情况
      • 2.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研究现状
      • 3.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校释研究概览
      • 4.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科研项目情况
      • 5.先秦两汉简帛医学文献的问题与展望
    • 第三节 论先秦两汉简帛医学体系的构建
      • 1.提出“简帛医学”的概念
      • 2.建构简帛医学的“理法方药”体系
      • 3.加强简帛医学流派体系建设与研究
    • 第四节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研究概述
      • 1.简帛医方概述
      • 2.简帛医方研究综述
      • 3.简帛医方研究展望
  • 第二章 先秦两汉简帛医方集成
    • 第一节 内科医方集成
      • 1.治肩背疾方(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病方》)
      • 2.治癫疾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3.治病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4.治癃病方二十四则(《五十二病方》)
      • 5.治溺沦方(《五十二病方》)
      • 6.治膏溺方(《五十二病方》)
      • 7.黑豆牛胆治肠澼粥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8.治温病不汗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9.车前子下气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10.橐莫礜石治哮喘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11.治瘕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12.羊矢乌头治痿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13.治心胸剧痛方(里耶秦简“医方”)
      • 14.治心腹痛方(里耶秦简“医方”)
      • 15.治烦心方(里耶秦简“医方”)
      • 16.治久咳上气方(武威汉简“医方”)
      • 17.治伤寒逐风方(武威汉简“医方”)
      • 18.治诸癃方(武威汉简“医方”)
      • 19.治瘀方(武威汉简“医方”)
      • 20.麻黄大黄治伤寒方(武威汉简“医方”)
      • 21.治心腹大积方(武威汉简“医方”)
      • 22.治伏梁方(武威汉简“医方”)
      • 23.白羊矢治中寒病方(武威汉简“医方”)
      • 24.治久咳逆气方(武威汉简“医方”)
      • 25.秦艽附子治痹方(武威汉简“医方”)
      • 26.治久泄肠澼方(武威汉简“医方”)
      • 27.公孙君方(武威汉简“医方”)
      • 28.治诸内病方(敦煌汉简“医方”)
      • 29.伤寒四物方(居延汉简“医方”)
      • 30.治热病方(居延汉简“医方”)
      • 31.治寒气方(肩水金关汉简“医方”)
    • 第二节 外科医方集成
      • 1.治诸伤方十六则(《五十二病方》)
      • 2.治伤痉方六则(《五十二病方》)
      • 3.治狂犬咬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4.治犬咬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5.治蝎子蜇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6.治蛭咬伤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7.治毒蛇咬伤方九则(《五十二病方》)
      • 8.治螟病方(《五十二病方》)
      • 9.治阴囊肿大方(《五十二病方》)
      • 10.治肠㿗方十五则(《五十二病方》)
      • 11.治脉痔方(《五十二病方》)
      • 12.治外痔方四则(《五十二病方》)
      • 13.治内痔方八则(《五十二病方》)
      • 14.治肛门瘙痒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15.治痈疽方十三则(《五十二病方》)
      • 16.治烧伤方十六则(《五十二病方》)
      • 17.治小腿灼伤方四则(《五十二病方》)
      • 18.治小腿伤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19.治蛇类咬伤方(《五十二病方》)
      • 20.治痈肿方六则(《五十二病方》)
      • 21.治虫类咬伤方九则(《五十二病方》)
      • 22.治身疕方十二则(《五十二病方》)
      • 23.治㾺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24.治蛇咬伤方(《五十二病方》)
      • 25.治阴茎肿大方(《养生方》)
      • 26.使蜮不射伤人方三则(《杂疗方》)
      • 27.治蜮、虺蛇、蜂射伤方五则(《杂疗方》)
      • 28.治鼠瘘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29.治金伤毋痈方(里耶秦简“医方”)
      • 30.治金创止痛方(武威汉简“医方”)
      • 31.治金创肠出方1(武威汉简“医方”)
      • 32.治金创内痉方(武威汉简“医方”)
      • 33.治金创瘀血方(武威汉简“医方”)
      • 34.治金创止痛方(武威汉简“医方”)
      • 35.治金创肠出方2(武威汉简“医方”)
      • 36.治溃烂方(武威汉简“医方”)
      • 37.治脓方(武威汉简“医方”)
      • 38.治痂、灸创及马方(武威汉简“医方”)
      • 39.治卒痈方(武威汉简“医方”)
      • 40.治狗咬伤方(武威汉简“医方”)
      • 41.治烫伤、烧伤方(武威汉简“医方”)
      • 42.治马方(敦煌汉简“医方”)
      • 43.治摔伤方(敦煌汉简“医方”)
      • 44.出矢方(居延汉简“医方”)
    • 第三节 养生医方
      • 1.补益方(《养生方》)
      • 2.治孱方二则(《养生方》)
      • 3.麦卵健体方三则(《养生方》)
      • 4.除中益气方十五则(《养生方》)
      • 5.益力方(《养生方》)
      • 6.益寿方三则(《养生方》)
      • 7.益中醪酒方二则(《养生方》)
      • 8.折角方(《养生方》)
      • 9.增强脚力方四则(《养生方》)
      • 10.除中益气方(《杂疗方》)
      • 11.益内利中方(《杂疗方》)
    • 第四节 房中医方
      • 1.治老不起方(《养生方》)
      • 2.治不起方(《养生方》)
      • 3.壮阳方四则(《养生方》)
      • 4.男子洗阴壮阳方(《养生方》)
      • 5.益阴方三则(《养生方》)
      • 6.益甘方四则(《养生方》)
      • 7.便近内方三则(《养生方》)
      • 8.制药巾方八则(《养生方》)
      • 9.和血益精丸(《养生方》)
      • 10.犬脯壮阳方(《养生方》)
      • 11.壮阳益阴方(《杂疗方》)
      • 12.壮阳方四则(《杂疗方》)
      • 13.益阴方五则(《杂疗方》)
      • 14.壮阳酒方(《杂疗方》)
      • 15.安胎方(《胎产书》)
      • 16.产男方七则(《胎产书》)
      • 17.产女方(《胎产书》)
      • 18.求子方(《胎产书》)
      • 19.治男子七疾方(武威汉简“医方”)
      • 20.治男子七伤方(武威汉简“医方”)
    • 第五节 祝由医方
      • 1.治外伤出血方(《五十二病方》)
      • 2.治婴儿瘈方(《五十二病方》)
      • 3.治狐臭方(《五十二病方》)
      • 4.治蝎子蜇伤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5.治毒蛇咬伤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6.治疣方六则(《五十二病方》)
      • 7.治癃病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8.治肠㿗方十一则(《五十二病方》)
      • 9.治烧伤方(《五十二病方》)
      • 10.治痈肿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11.治漆病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12.治身疕方(《五十二病方》)
      • 13.治鬾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14.增强脚力方三则(《养生方》)
      • 15.疾行方二则(《养生方》)
      • 16.禹藏埋胞图法(《杂疗方》)
      • 17.瓦甗埋胞法(《杂疗方》)
      • 18.使蜮不射伤人方四则(《杂疗方》)
      • 19.治蜮、虺蛇、蜂射伤方(《杂疗方》)
      • 20.埋胞法五则(《胎产书》)
      • 21.产后保健方二则(《胎产书》)
      • 22.多生子方(《胎产书》)
      • 23.杂禁诸方十则(《杂禁方》)
      • 24.治龋齿方四则(周家台秦简《病方》)
      • 25.治心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26.治痈疮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27.治子女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28.治疟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第六节 五官科医方
      • 1.治目疾方(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病方》)
      • 2.治声音嘶哑方(武威汉简“医方”)
      • 3.曾青戎盐敷眼方(武威汉简“医方”)
      • 4.治鼻病方(武威汉简“医方”)
    • 第七节 皮肤科医方
      • 1.治狐臭方(《五十二病方》)
      • 2.治夕下方(《五十二病方》)
      • 3.治疣方(《五十二病方》)
      • 4.治白处方三则(《五十二病方》)
      • 5.治痂方二十四则(《五十二病方》)
      • 6.治漆病方(《五十二病方》)
      • 7.治干瘙方八则(《五十二病方》)
      • 8.治马疣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9.去毛方三则(《养生方》)
      • 10.生发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11.去黑子方二则(周家台秦简《病方》)
    • 第八节 妇科、儿科类医方集成
      • 1.治妇人膏药方二则(武威汉简“医方”)
      • 2.治婴儿索痉方(《五十二病方》)
      • 3.治婴儿病痫方(《五十二病方》)
    • 第九节 其他类医方集成
      • 1.治慹方(清华大学藏战国简《病方》)
      • 2.治乌喙毒方七则(《五十二病方》)
      • 3.治大带方二则(《五十二病方》)
      • 4.治马痫方(《五十二病方》)
      • 5.治蛊方五则(《五十二病方》)
      • 6.制酒方三则(《养生方》)
      • 7.饮食导引方(《养生方》)
      • 8.治惮病方(周家台秦简《病方》)
      • 9. 赤雄鸡冠丸(里耶秦简“医方”)
      • 10.治百病膏药方(武威汉简“医方”)
      • 11.治寒气针灸方(武威汉简“医方”)
      • 12.治百病千金膏药方(武威汉简“医方”)
      • 13.治恶病大风方(武威汉简“医方”)
      • 14.治百病膏药方(武威汉简“医方”)
      • 15.治赤(榖)方(张家界古人堤汉代木牍“医方”)
      • 16. 治百病通明丸(尚德街古井东汉简牍“医方”)
  • 第三章 先秦两汉简帛内科医方研究
    • 第一节 内科疾病种类
      • 1.肺系病证
      • 2.心系病证
      • 3.脑系病证
      • 4.脾胃系病证
      • 5.肝胆系病证
      • 6.肾系病证
      • 7.气血津液病证
      • 8.肢体经络病证
    • 第二节 药物使用分析
      • 1.药物分类
      • 2.药物炮制
      • 3.服药宜忌
    • 第三节 治疗方法运用
      • 1.汤剂治疗
      • 2.散剂治疗
      • 3.丸剂治疗
      • 4.外治疗法
    • 第四节 简帛医书痹证与痿证专论
      • 1.痹证与痿证概述
      • 2.痹与痿的治疗方法
      • 3.痹与痿的医学内涵
  • 第四章 先秦两汉简帛外科医方研究
    • 第一节 外科疾病种类
      • 1.疮疡类病证
      • 2.体外创伤类病证
      • 3.虫兽咬伤类病证
      • 4.肛肠生殖器类病证
      • 5.烧伤类病证
    • 第二节 药物使用分析
      • 1.药物分类
      • 2.药物炮制
      • 3.用药宜忌
    • 第三节 治疗方法运用
      • 1.手术疗法
      • 2.外敷疗法
      • 3.温熨疗法
      • 4.洗浴疗法
      • 5.药熏疗法
      • 6.艾灸疗法
      • 7.内治疗法
  • 第五章 先秦两汉简帛养生医方研究
    • 第一节 简帛养生医方论述
      • 1.养生方剂分类
      • 2.养生药物组成
      • 3.养生方剂特色
    • 第二节 简帛“补益剂”专论
      • 1.补益剂分类
      • 2.补益剂特色
    • 第三节 简帛养生观念述要
      • 1.健康身体的特征
      • 2.养生观之“寒头暖足”
      • 3.养生观之“却谷食气”
  • 第六章 先秦两汉简帛房中医方研究
    • 第一节 简帛房中医方论述
      • 1.房中医方分类概述
      • 2.房中医方药物使用
      • 3.房中医方治疗方法
    • 第二节 简帛“生育方”专论
      • 1.生育医方概述
      • 2.生育医方分类
      • 3.生育医方特点
    • 第三节 简帛房中观念述要
      • 1.房中术中的两性交合以时
      • 2.房中术中的两性交合以数
      • 3.房中术中的两性交合以法
      • 4.房中生育观之“逐月妊娠”
  • 第七章 先秦两汉简帛祝由医方研究
    • 第一节 简帛祝由医方概述
      • 1.疾病分类
      • 2.药物分类
    • 第二节 祝由方法及其治疗
      • 1.纯咒语疗法
      • 2.咒语+行为疗法
      • 3.咒语+行为+药物疗法
      • 4.纯行为疗法
      • 5.行为+药物疗法
  • 主要参考文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