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

出版日期
2023/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20129377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7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被誤讀的中國傳統,糾正一些被誤解的歷史“常識”,如中國主流傳統君臣關係是比較對等的,多有“師友之間”的模式,變化是從金元開始的。在宋代及其以前,也沒有制度性的隨時向皇帝磕頭跪拜的傳統,跪奏始於金,三跪九叩是清朝的產物。又如婦女地位,其實並不是很多人想象那種“壓迫”關係,程朱理學是反對纏足的,宋代婦女也享有財產權和再嫁的自由。本書也從司法角度,介紹了儒家司法的無罪推定、反株連等傳統。中國歷史一直存在不斷重建自治共同體的脈絡,而儒家經濟思想也是傾向於自由市場,且對歐洲近代的重農學派有積極的影響。 此外,書中還有一些內容,探討了周禮其實是一種不成文習慣法,介紹孟子的治理思想是以小共同體為本位的,還有辛亥革命時期“漢衣冠”的復興等。 李競恆,四川江油人。四川師範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著有《干戈之影:商代的戰爭觀念、武裝者與武器裝備研究》《論語新劄:自由孔學的歷史世界》《早期中國的龍鳳文化》等書。
  • 序/鲍鹏山
  • 人文与自由的中国传统
    • 告别五四的有色眼镜
    • “家”的前生与今世
    • 从师友到主奴:中国古代君臣关系
    • 给皇帝磕头?岂有此礼!
    • 不断重建自治共同体的中国史
    • 儒家的商业观,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 中国古代女性
    • 儒家的人道主义
    • 中国历史的人口重建
    • 中国平民在全世界最早获得姓氏
    • 你以为家谱土得掉渣,其实自古是贵族专利
    • 姓氏从父,文明起点
    • 父亲角色的社会、文化意义
    • 从中国传统看江浙两头婚
    • 西方不是“农耕文明”?
    • 独尊儒术?
    • 古代儿童与成人
    • 清明节和生死观
    • 中国平民刚获得姓氏的时候有点任性
  • 司法传统与正义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没有私产保护吗?
    • 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
    • 儒家主张连坐吗?
    • 从“古今之争”看张扣扣案
    • 竹简中的秦国冤案
    • 无为而治其实是儒家思想
    • 秦人逃往楚,还是楚人逃往秦?
    • 秦始皇爱护儿童?你想多了
    • 秦和楚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 修身齐家的“家”是什么?
    • 早期儒家是个能打的武力团体
    • 华夏的骑士传统
    • 烧书
    • “规训”与“屈服”:清代政治合法性的建立
    • 古代精英承受更沉重的礼教
    • 汉服可以是一个开放系统,但被强制接受的内容不算
    • 纣王形象和殷周鼎革史实
    • 中国方言和汉字促进统一
  • 重回思想史
    • 思想史、左右之争与“共同的底线”
    • 比隆虞夏
    • “古今之争”与原儒之道
    • 天命中的“王权与神祇”
    • 酒的思想史
  • 诸神的黄昏
    • 衣冠之殇:晚清民初政治思潮与实践中的“汉衣冠”
    • 试论周礼与习惯法
    • 以儒化耶:以儒学背景信仰基督教的蒋中正
    • 墨家失败的原因
    • 孟子与三代时期的小共同体治理
    • 王官学新说:论三代王官学不是“学在官府”
    • 大禹时代“执玉帛者万国”与天下治理
    • 孟子的“性善论”是为小共同体自治的辩护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