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

出版日期
2023/02/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20127625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7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主要分析了自清以来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所产生的交互影响,着重考察淮北地区人类活动,特别是政府行为和官僚意志对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影响。作者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影响及作用。作者所讨论的空间范围,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面描述了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实际运作下,如何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后来的穷乡瘠壤。除此之外,本书还对上述这一时期淮北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的衰变及平民的生活状态也做了细致地考察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清至民国前期中央政府在“顾全大局”的政治思维下所制定的政策对淮北地区的巨大影响。
  • 导言
    • 一、研究区域和时段
    • 二、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 三、研究现状
  • 第一章 保漕大局下的政策误区
    • 第一节 泗州城的沉没与治水政治
    • 第二节 漕运方略与淮北的被牺牲
    • 第三节 官场积习与水患世界的形成
    • 小结
  • 第二章 盐业政策下的利益分配
    • 第一节 国家机器的自利化
    • 第二节 商人寻求租金的最大化
    • 第三节 生产者的贫困化
    • 第四节 社会的边缘化
    • 小结
  • 第三章 从沃土到瘠壤
    • 第一节 治水与农业生态的破坏
    • 第二节 稻作农业的变迁
    • 第三节 农家手工经济结构的演变
    • 小结
  • 第四章 粮食短缺与生存困境
    • 第一节 粮食生产与人食所需
    • 第二节 无权者的田土之累
    • 第三节 平民粮荒对策的困境
    • 小结
  • 第五章 本能异化为特权
    • 第一节 被殄灭的人欲
    • 第二节 强势群体的性剥夺
    • 第三节 无法自洽的伦理
    • 小结
  • 第六章 社会生活与社会冲突
    • 第一节 诗礼武风的普及
    • 第二节 民性的衰变
    • 第三节 丛林世界的形成
    • 小结
  • 第七章 社会结构的异化
    • 第一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的畸化
    • 第二节 强势集团领主化
    • 第三节 “下江南”
    • 小结
  • 结语
  • 征引文献
    • 一、中文部分
    • 二、西文部分
    • 三、日文部分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