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本義》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學史上頗有影響的注本。其成書和流傳過程頗為曲折,學人們的評價也有所出入,值得介紹和分析。《四庫全書》收入《周易本義》十二卷本,附四卷本。故有十二卷與四卷本之別。
本書初稿名《易本義》,是朱熹歷經二十餘年完成的重要著作,在中國哲學史和易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一度成為科舉考試標準用書。比《易學啟蒙》成書早九年,所以書中有「詳見啟蒙」之說。
本書初稿名《易本義》,是朱熹歷經二十餘年完成的重要著作,在中國哲學史和易學史上享有重要地位,一度成為科舉考試標準用書。比《易學啟蒙》成書早九年,所以書中有「詳見啟蒙」之說。
-
卷之一
-
上經
-
乾
-
坤
-
屯
-
蒙
-
需
-
訟
-
師
-
比
-
小畜
-
履
-
泰
-
否
-
同人
-
大有
-
謙
-
豫
-
隨
-
蠱
-
臨
-
觀
-
噬嗑
-
賁
-
剝
-
復
-
无妄
-
大畜
-
頤
-
大過
-
坎
-
離
-
-
-
卷之二
-
下經
-
咸
-
恆
-
遯
-
大壯
-
晉
-
明夷
-
家人
-
睽
-
蹇
-
解
-
損
-
益
-
夬
-
姤
-
萃
-
升
-
困
-
井
-
革
-
鼎
-
震
-
艮
-
漸
-
歸妹
-
豐
-
旅
-
巽
-
兌
-
渙
-
節
-
中孚
-
小過
-
既濟
-
未濟
-
-
-
卷之三
-
繫辭上傳
-
繫辭下傳
-
-
卷之四
-
說卦傳
-
序卦傳
-
雜卦傳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6267296/92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