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製作這本手冊的主要目的,是期望提供有系統的實務指引,協助服務長者的專業人士和社區的各界人士,以實證為本的心理治療理論作為小組輔導的介入手法,針對有抑鬱徵狀長者的情況,有效地改善長者們的情緒。
本書包含了多年來參與「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的長者與社工在應用心理治療的歷程與心得。手冊中詳述的物資、故事、解說、練習與活動,均經過長者們與社工多次分享,不斷改進,因此更能切合長者的言語、文化、思維與生活模式。他們的經驗,反映了很多西方實證的心理治療手法,必需與受眾共建,才能達到一個本土化、與受眾群體文化共融的體現方式。在此,衷心感謝長者們和社工的參與,更願此手冊可以令更多的長者受惠。
請留意,工作人員在運用本手冊前,必須接受相關心理治療的培訓。手冊內容亦非供抑鬱症患者自主閱讀的材料。
本書包含了多年來參與「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的長者與社工在應用心理治療的歷程與心得。手冊中詳述的物資、故事、解說、練習與活動,均經過長者們與社工多次分享,不斷改進,因此更能切合長者的言語、文化、思維與生活模式。他們的經驗,反映了很多西方實證的心理治療手法,必需與受眾共建,才能達到一個本土化、與受眾群體文化共融的體現方式。在此,衷心感謝長者們和社工的參與,更願此手冊可以令更多的長者受惠。
請留意,工作人員在運用本手冊前,必須接受相關心理治療的培訓。手冊內容亦非供抑鬱症患者自主閱讀的材料。
- 總序
- 簡介
- 引言:以靜觀認知療法為本的介入手法應用於改善本地長者的精神健康
-
第一章 理念
-
簡介靜觀認知療法如何改善長者抑鬱情緒
-
-
第二章 小組目的、對象及結構
-
小組名稱
-
小組目的
-
小組對象
-
小組結構
-
「樂齡之友」的角色
-
-
第三章 參加者招募及課前需要評估
-
參加者招募
-
組員篩選準則
-
課前需要評估
-
-
第四章 課堂內容與具體安排
-
課程大綱
-
第一節 身心健康與自動化行動反應
-
第二節 活在頭腦中
-
第三節 集中容易跑掉的心
-
第四節 辨識厭惡感
-
第五節 學習容許和接納困難經驗
-
第六節 認清想法與事實的分別
-
第七節 善待自己,過好每一天
-
第八節 活到老,無憂到老
-
重聚日
-
-
附錄物資
-
附錄01 參加者筆記
-
附錄02 在家練習錄音
-
附錄03 〈探問的範圍在課程中轉換焦點〉
-
附錄04 自動化想法問卷
-
附錄05 文章及故事分享(建議)- 庭院的落葉
-
附錄06 文章及故事分享(建議)- 漏水的水桶
-
附錄07 文章及故事分享(建議)- 阿順伯的麵店
-
附錄08 文章及故事分享(建議)- 不為所動的驢子
-
附錄09 文章及故事分享(建議)- 客棧
-
附錄10 文章及故事分享(建議)- 靠窗的男人
-
附錄11 文章及故事分享(建議)- 一束鮮花
-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