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2/09/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7220124143
這是一本關於清末民初重要思想人物研究的學術論集。晚清中國,中西交沖,新舊消長。時勢逼迫下,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等得風氣之先的人士直面內憂外患的交迫,數十年強毅力行,行走在中國人走向世界、走向現代化的蹣跚路程上。全書共收入十余篇文章,涉及當時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書盡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檔案、書信、日記乃至國內外報刊,解決了許多史學界關注卻未作深入研究的問題。長篇考證發掘出大量沉睡的歷史秘辛,從深度和廣度上,大大豐富了今人對晚清的認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楊琥,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李大釗生平與思想、五四新文化運動史、北京大學校史。著有《李大釗年譜》,編撰《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時期名人談五四(1919-1949)》《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李大釗卷》《夏曾佑集》《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等近代人物文集和史料集多部;參編“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李大釗全集》(註釋本)和《孫中山全集》。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黨的文獻》《北京大學學報》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上篇
-
戊戌时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学术渊源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章太炎尊荀与乾嘉荀学复兴
-
三、章太炎尊荀与西方进化论、社会学
-
四、章太炎尊荀的核心:“合群明分”
-
五、余论
-
-
转型时代的观察与思考:夏曾佑晚清政论试析
-
一、“荀学”与“秦人之教宗”乃中国近代落后之源
-
二、“孔教改良”与“改革政体”
-
三、“变法必以历史为根本”
-
四、以历史的眼光分析和预测时局演变
-
五、针砭政府之弊 批评新党之病 力求发表“公论”
-
六、余论
-
-
民初严复与章士钊关于“民约论”的论争
-
一、清末民初“民约论”在中国的传播
-
二、严复、章士钊关于“民约论”的论争
-
三、结语
-
-
章士钊与中国近代报刊“通信”栏的创设——以《甲寅》杂志为核心
-
一、章士钊与“通信”栏的设置及其演变
-
二、《甲寅》“通信”栏与民初社会、文化的互动
-
三、余论:《甲寅》“通信”栏的先导作用
-
-
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的前前后后
-
一、蔡元培出长北大并非孙中山“支持”和“指派”
-
二、蔡元培出长北大的外在之因
-
三、蔡元培出长北大的内在之因
-
-
-
下篇
-
《新青年》与《甲寅》月刊之历史渊源——《新青年》创刊史研究之一
-
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构成与聚合途径
-
一、《新青年》撰稿人的构成与特征
-
二、《新青年》主要撰稿人的聚合途径
-
三、结论
-
-
《新青年》“通信”栏与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互动
-
一、《新青年》“通信”栏的设置及其演变
-
二、“通信”栏的讨论话题与编者、读者之间的思想互动
-
三、“通信”栏编、读之间的人际互动与新文化运动倡导力量的汇聚
-
四、“通信”栏与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互动
-
五、结语
-
-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若干问题的再探讨——兼谈《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的编辑和印行
-
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与《新青年》第6卷第5号的交付印行和出版时间
-
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的定稿与“明生通讯”、《新青年》第6卷延期问题
-
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撰写时间与《新青年》第6卷第5号的编辑与策划
-
四、余论
-
-
五四时期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二阵地——《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与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李大钊是《晨报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动人物
-
三、几点结论与愿望
-
-
《每周评论》等报刊若干撰稿人笔名索解——“明生”“去闇”“CZY生”及其他
-
一、《每周评论》:“明生”即陶孟和
-
二、《晨报副刊》:“去闇”即李大钊
-
三、《甲寅》月刊:“CZY生”“渐生”“运甓”及“重民”之真实身份
-
四、余论
-
-
-
附录
-
乾嘉荀学复兴概述
-
“五四运动”名称溯源
-
民国宪政先驱——张耀曾生平略传
-
一、主持《云南》杂志 鼓吹革命思潮
-
二、参与制宪 草拟《天坛宪法草案》
-
三、再次东渡 投身反袁
-
四、出任司法总长 组织政学会
-
五、任职法权讨论委员会 主持司法考察
-
六、退隐上海 执律师业
-
七、为抗日奔走
-
-
后记:求学与治学经历的简要回顾
-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220/12414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